摘要:为了实现光纤布喇格光栅反射谱的低成本测量,采用白光干涉技术搭建了一套结构简单的反射谱测量装置,利用该装置进行了实验,对所采集的干涉信号进行了数据处理,获得了光纤布喇格光栅的反射谱,光谱分辨率达到3pm,并对所测反射谱的光谱分辨率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装置测得的反射谱具有良好的光谱分辨率,通过增加测量量程可以进一步提高光谱分辨率。
关键词:衍射与光栅;光纤布喇格光栅;反射谱;白光干涉;相位重构
引 言
光纤布喇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是一种全光纤器件,其可靠性好、测量精度高、线性度好、测量范围大,而且抗电磁干扰、易于实现分布式测量,广泛应用于光纤传感领域。为了对FBG的特性进行分析,需要获得FBG的输出光谱,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光谱分析仪(optical spectrum analyzer,OSA)直接检测输出光谱,这种方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为了得到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光谱,往往需要体积庞大、价格高昂的OSA。1987年,TAKADA[1]等人首次提出白光干涉技术,由于其成本低、精度高,广泛应用于光纤器件的色散、延时等参量的测量[2-5]。随后,OBATON,CHAPELEAU等人[6-7]对白光干涉法测量FBG反射谱进行了研究,验证了采用白光干涉技术可以测量FBG反射谱,但并未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并且实验方案中采用He-Ne激光干涉装置进行等距离触发,光路调整困难也不易于光纤集成,大大影响了系统的应用,触发信号和相应模数转换产生的延时也将增大所测光谱的不确定度。本文中采用分布反馈式(distributed feedback,DFB)激光器为核心的定位装置,构建了一套全光纤结构的测量系统,整体结构简单、安装调试方便,同时对实验所得FBG反射谱分辨率进行了理论分析。
1 实验原理
白光干涉技术采用宽谱光源,宽谱光经耦合器分成两束:一束为信号光,将通过待测FBG;另一束为参考光,其光程可通过移动平台装置改变。当两路光光程差小于相干长度时,二者在耦合器处发生干涉,随着光程差的改变可以得到一系列干涉条纹。由部分相干理论[8]可知,检测到的干涉信号强度I(z)为:

式中,z是两路光的光程差,Re代表实部,δ是波数,r(δ)是FBG的复反射系数,s(δ)是光源的功率谱密度。由傅里叶变换理论可将(1)式转化为:

通常宽谱光源的光谱带宽远大于待测FBG的带宽,因此在FBG频带内s(δ)可视为常量,则(2)式为:

即:

式中,hc(z)为待测FBG的复脉冲响应。由(4)式可知,待测FBG复脉冲响应的实部与干涉信号成比例。根据相位重构[9-11]理论,对干涉信号I(z)做Hilbert变换可以得到与待测FBG复脉冲响应成比例的复干涉信号I′(z):

最后通过对复干涉信号I′(z)做傅里叶变换,可以得到与待测FBG复反射谱rc(δ)成比例的I′(δ):

式中,I′(δ)的模与FBG反射谱成比例。
2 实验装置与实验结果
图1为白光干涉系统的实验装置图。由单模2×2光纤迈克尔逊干涉仪和超辐射发光二极管(superluminescent diode,SLD)作为近似的白光光源组成白光干涉仪。SLD光源型号为THorlabs SLD1325,SLD光源中心波长为1325nm,谱宽为110nm,在110nm谱宽内可视为白光光谱。SLD发出的光经过光纤耦合器分为两路,一路作为参考光经过光纤准直镜校准后平行入射到平面镜后被反射,参考光的光程由计算机控制的可动平移台调节,平移台采用Thorlabs公司生产的NRT150电动线性平台,其中的偏振控制器用于更好地匹配两干涉臂的偏振态,从而提高干涉条纹的对比度;另一路光直接入射到被测FBG后被反射,两路反射光在耦合器处相遇并发生干涉,干涉信号经光隔离器入射到光电探测器中转换为电信号,由数据采集卡采集到计算机,利用LABVIEW软件完成干涉信号的检测。由(5)式和(6)式可知,对干涉信号做Hilbert变换后可求得复脉冲响应,对复脉冲响应做傅里叶变换后再求模,可得FBG反射谱的谱形。

Fig.1 Setup of white light interference system
在光谱计算中,为了得到FBG的复反射系数,脉冲响应必须是等时间间隔采样的,然而实际上平移台的运动不可能是匀速的,需要在采集白光干涉信号时同步采集DFB激光干涉信号用于白光干涉信号位置的校准。DFB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经光纤端面的FC/PC和反射镜的反射在耦合器处形成干涉信号,通过调整光路使得白光干涉信号直流量和DFB激光干涉信号的强度在平移台量程内保持稳定,周期性变化的DFB激光干涉信号可以对白光干涉信号的位置进行校准。
图2是白光干涉仪处测得的干涉信号,如图2所示,从白光干涉仪处得到的信号包含光源背景功率等直流量,需要对测得的数据滤除直流分量。

Fig.2 Signal ofwhite light interference
图3为同步采集到的DFB激光干涉图样的一小部分。由于在实验中所用SLD光源中心波长在1300nm左右,小于DFB激光波长(1550nm左右)的2倍,不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律,因此,无法采用常规过零检测的方式测量位移的变化。采用相移解调的方式对平移台的位移进行等间隔处理,然后通过插值的方式得到时域等间隔的白光干涉信号。

Fig.3 Interferogram of DFB laser
分析的对象是4个不同的高斯切趾FBG,用白光干涉系统和OSA分别对其测量。由(6)式可知,实验得到的反射谱中各波长对应的反射率大小与实际值成比例,为了与OSA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需要对白光干涉系统测得的反射谱归一化,并利用OSA测得的FBG最大反射率对其等比例缩放。结果如图4所示。

Fig.4 Reflection spectra of four FBGs
从图4可以看到,采用白光干涉技术得到的FBG的反射谱在通频带内与OSA的结果非常接近,其半峰全宽比OSA测得的值略小,原因是干涉信号中不可避免地会掺杂着许多噪声信号,如光源波动、探测器以及数据采集卡中调理电路的噪声等,另外采集卡A/D转换产生量化误差,计算机受字长限制会引起截断误差,平移台的抖动引起的采样偏差等[12],这些误差和噪声将导致测量结果与实际值的偏差。
下面对测量得到的光谱分辨率进行分析:假设步进电机以速率v匀速行进,数据采集卡的采样速率M,步进电机通过计算机采样得到的最小采样位移间隔为,由于光的来回反射作用,实际光程被放大至2倍,步进电机位移间隔为2ΔL;根据频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被测干涉信号的频率最大值为
,其中,c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根据傅里叶变换和采样原理,实际有效的采样频率为
,而对应的采样点个数为
是总的运动时间,而L为总行程。因此,可获的最小频率间隔为
,光波长和频率的转换关系为
,同样地,频率间隔为
,当λ0与λ1极为接近时(λ1≈λ0),此时有
Δλ=λ1-λ0,综上可以得到测量的波长间隔为
实验中白光干涉系统的参考臂总行程为15cm,因此当光纤光栅中心波长为1300nm,其波长分辨能力大约为5.6pm。根据白光干涉测量的实际结果,发现在光纤光栅脉冲响应的后期干涉信号幅值变化的接近于0,通过对测量结果补零延长可以使波长分辨能力得到加强,当补零延长至2.5倍时,得到的波长分辨率小于3pm,如图5a和图5b所示。为了提高波长分辨率,可以在时域补零延长,但是在实际测量过程中,这种延长仅仅只是插值,并不能带来新的信息。因此,为了得到更加精细和准确可靠的波长分辨率,需要增加有效行程。

Fig.5 a—spectral resolution before interpolation b—spectral resolution after interpolation
3 结 论
介绍了一种基于白光干涉技术的FBG光谱测量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得到FBG的反射谱,通过对系统进行改进使其反射谱的精度得到提高,则可以代替OSA实现光谱谱形测量的功能。分析了FBG传感系统的传感性能如反射谱的变化和Bragg波长的漂移等,同时分析了系统的光谱分辨能力,通过增加有效测量量程,该系统可以得到较高的光谱分辨率,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