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深圳市鼎达信装备有限公司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真空技术 » 正文

    全球高密度互连印制电路板市场格局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06 15:09:00    浏览次数:611    评论:0
    导读

    摘 要高密度互连板(HDI PCB)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印制电路板。基于HDI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详细分析了全球HDI PCB的主要制造地(日本、中国台湾、韩国、中国大陆、其他等)及其主要制造商的现状,总结了全球16家HDI PCB制造商的产品布局。关键词高密度互连印制电路板;发展历程;主要制造商;市场格局1

    摘 要 高密度互连板(HDI PCB)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印制电路板。基于HDI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详细分析了全球HDI PCB的主要制造地(日本、中国台湾、韩国、中国大陆、其他等)及其主要制造商的现状,总结了全球16家HDI PCB制造商的产品布局。

    关键词 高密度互连印制电路板;发展历程;主要制造商;市场格局

    1 高密度互连印制电路板概述

    1.1 相关概念

    高密度互连印制电路板英文缩写为HDI PCB~HDI是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的缩写,它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电子产品(或部件)追求轻、薄、短、小,采用高密度化设计的一种印制板。相对常规印制板,它的单位面积布线密度很高,主要表现特征为细线路、微盲孔、薄介电层等。高密度印制板在发展过程中有多种称谓,如Micro-via Multi-layer PCB(微盲孔多层板)、Build-up Multi-layer PCB(BUM,积层多层板或者增层多层板)等,现在业界统称为HDI PCB。

    现在,业界对HDI PCB的限定条件有:最小的线宽/间距在75 µm/75 µm及以下;最小的导通孔孔径在150 µm及以下;含有盲孔或盲埋孔、最小焊盘在400 µm及以下;焊盘密度大于20cm2等。

    目前,多层FPC、高多层板、刚—挠性结合板等也在局部甚至全部区域内采用HDI工艺来制造,但业界习惯上将其仍归为原来的类别,本文也遵从此习惯。

    但是考虑到目前大多数中高端的刚-挠性结合板(本文特指刚性板区域采用HDI技术,下同)是由HDI公司制造的(其技术难点是刚性板区域的制作(见图1),故从技术角度,本文将其纳入HDI范围(但各公司刚—挠性结合板的营收额仍归为刚—挠性结合板类别)。

    HDI一般包括一阶、二阶、多阶(三阶及以上,目前应用比较多是三阶和四阶,但四阶及以上基本都转化为Any layer)、Any layer(任意阶或任意层,也有公司称作ELIC(Every Layer Interconnect,用激光钻孔实现所有层与层之间的互连)及SLP(Substrate Like PCB,类载板,见图2)。目前,少部分半导体封装载板和部分HDI制造商在制造SLP。从HDI工艺角度来看,可以认为SLP是采用了mSAP(改进型半加成工艺)的Any Layer技术(最小线宽间距为30/ µm30 µm)。SLP技术完美的借鉴了载板常用的mSAP工艺,且最大程度利用了HDI的现有设备、技术(需要一定资金的设备投入或者升级);超越了现有的Any Layer技术,但相对载板的制造,生产成本低,效率高(但初期有不良率过高的问题)。SLP设计规格及趋势见表1(注:全球领头的两家手机公司,在SLP设计上略有所不同)。

    图1 刚-挠性结合板(刚性板区域为10层Any Layer)

    (图片来源:LG Innotek官网)

    图2 苹果iPhone X的主板PCB(堆叠设计,依次为10层、8层、2层)

    (图片来源:IFIXIT官网)

    表1 SLP设计规格及趋势

    数据来源:Daeduck GDS官网

    1.2 发展历程

    高密度互连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出现过的代表性技术如下。1982年,美国惠普公司的Glen E. Leinbach等人开发了带有微盲孔的Multilayer substrate(称作“Finstrate”,用激光加工盲孔,孔径0.125 mm,1983年8月量产)。1984年,NTT发明了带有薄膜电路的“Copper Polyimide Act”的陶瓷基板(它的绝缘层是感光树脂,导通孔通过对感光树脂的曝光、显影形成)。1988年,西门子开发了10层及以上层的“Microwiring Substrate”(用准分子激光加工盲孔)。1990年,日本的IBM(Yasu)开发了SLC工艺(Surface Laminar Circuit,表面积层线路,用于半导体的Flip Chip连接,使用感光树脂,光致成孔后镀铜导通)。1993年,摩托罗拉的Paul T.Lin等申请了一种BGA封装专利(US5216278A,开启了有机载板封装时代)。1995年,松下电子部品开发了ALIVH工艺(Any Layer Interstitial Via Hole structure,任意层互连孔技术,激光成孔,填充铜膏做导通)。1996年,东芝开发了B2IT工艺(Buried Bump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隐埋凸块互连技术,导电银膏穿透半固化片成孔并导通)。同期,日本的North开发了NMBI工艺(Neo-Manhattan Bump Interconnection,新型立柱凸块互连技术,后来美国的Tessera对此工艺进行了改进,蚀刻铜形成铜柱做导通);Ibiden开发了FVSS工艺(Free Via Stacked up Structure,任意叠孔互连技术,最初称作SSP技术(Single Step Process),现在称作FVSS,使用FR-4、激光成孔、填铜导通)等。

    纵观这些技术,核心是如何实现层间互连。实现层间互连方案有两个,一是通过直接成孔、电镀或者填导电物实现导通(如SLC(表面加层)、ALIVH(任意层内导通孔)、FVSS(任意堆叠导通孔)等);二是使用凸块(间接成孔)直接实现互连(如B2IT(埋入凸块焊点互连技术)、NMBI(新曼哈顿凸起连接))。对于直接成孔工艺,出现过的技术有光致、激光(UV和CO2)、等离子体、准分子、机械钻等。由于其他成孔技术的局限性及激光技术的日益发展、成熟,业界应用最多的是激光成孔工艺。对于间接成孔技术,也由于其技术的局限性或者激光成孔+电镀填孔工艺的发展、成熟,应用逐渐下降。目前应用于HDI的工艺主要为激光钻孔+电镀填孔工艺。

    业界在以上技术基础上,根据终端客户的实际需求,三十多年间形成了两个方向:即用于组装的HDI产品(Subtractive减成法为主,基于FR-4材料)和用于封装的Substrate产品(mSAP(改进半加成法)/SAP(半加成法)为主,基于BT(双8莱酰亚胺三环氧树脂)、ABF(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但从2014年开始,在苹果手机、手表等产品的带动下,HDI、Substrate开始融合。

    对于HDI产品,过去30年间,基于激光成孔+电镀铜工艺主要经历了如下转变:Conformal Mask→Large Window→Small Window→LDD(Laser Direct Drilling,CO2激光直接钻孔);镀铜→填铜;底片接触式曝光→LDI(Laser Direct Imaging,激光直接成像);一阶→二阶→多阶→Any Layer→SLP(逐次层压工艺)。

    1.3 应用

    目前,HDI约占全球PCB总产值的17%,约1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2017年)。其主要应用于移动终端类(如手机、平板、智能穿戴类等)、计算机类(如高端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服务器、存储器等)、汽车电子类、通信设备类等。其中移动终端类(特别是手机,根据IDC的数据,2017年全球功能、智能手机共出货19.7亿部,其中智能手机14.62亿部。见表2为HDI最大的应用领域,也是HDI技术能力要求最高的领域(如Any Layer、SLP),未来也将引领HDI的技术发展方向。

    2 全球HDI PCB现状分析

    2.1 全球HDI PCB概况

    表2 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及2022年预估(单位:亿部)

    数据来源:IDC,2018年2月27日

    目前全球量产HDI PCB的企业估计超过100家(占全球百强PCB企业80%的刚性板企业大多数具备制造HDI能力)。从制造地地域来看,笔者估计全球HDI主要在中国大陆(约59%)、中国台湾地区(约18%)、韩国(约11%)、日本(约5%)四地制造(越南等国也有少量制造,约7%);从制造商归属国来看,全球HDI主要为中国台湾(约36%)、中国香港及大陆(约17%,注:Multek计入大陆)、韩国(约15%)、日本(约13%)、美国(约10%)、奥地利(约7%)其他制造商(约2%)(见表3)。全球前十大HDI企业如表4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全球顶尖HDI制造企业基本上都是PCB产品多元化,即非单一的HDI制造业务全球前十大HDI企业约占全球HDI总产值的43%,属低集中竞争型。

    表3 全球HDI PCB制造分布表(估)

    表4 2016年全球前十大HDI制造企业营收额排名表(单位:亿美元)

    2.2 全球HDI PCB制造商现状分析

    2.2.1 日本

    长期以来,日本代表着全球高端PCB(特别是HDI、半导体封装载板)的制造水平和引导着全球PCB的发展方向。但近年来,由于其市场方向及策略、价格水平、日本电子终端状况、海外工厂布局,削弱了其竞争力,产值逐渐下降。当前日本主要的HDI制造商有Ibiden(揖斐电)、Meiko(名幸)、Kyocera(京瓷)、Panasonic(松下电子部品)(先后关闭越南、台湾工厂,2015年卖掉山梨工厂,日本的Shin-Asahi新旭电子接盘,完全退出)、CMK(希门凯)、Kyoden等,日本本土的HDI年产值约5亿美元。

    Ibiden(揖斐电):

    揖斐电成立于1912年,开始从事的是碳化物的生产和销售,后逐步扩大业务,进入了电化学、住宅建材、陶瓷、电子等领域,现有员工14290名。PCB产品包括HDI、刚-挠性结合板、BGA(球栅阵列)以及FCBGA(倒装芯片球栅阵列),FCBGA技术一直称冠全球。目前揖斐电在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中国内地共有7个生产基地,分别为日本岐阜县大垣市4个:大垣厂(FCBGA)、大垣中央厂(FCBGA)、青柳厂(HDI、刚-挠性结合板)、河间厂(FCBGA),菲律宾厂(FCBGA)、马来西亚槟榔屿厂(HDI),北京厂(HDI)。揖斐电的HDI制造主要包括多阶HDI、Any Layer(FVSS技术)、SLP及e-Flex(即刚-挠性结合板,刚性板区域采用FVSS技术,挠性板区域可镀铜)。2017财年的营收额为3004亿日元(约26亿美元),其中PCB营收额为115.6亿日元(约10亿美元,HDI约占25%)。

    Meiko(名幸):

    名幸电子1975年11月在日本神纳川县成立,2000年在日本上市。业务包括单双面板、多层板、HDI、FPC、刚-挠性结合板、大电流板、散热板、埋置元件板、PCB设计及组装、钢网、PCB测试机、检孔机等。在日本(神奈、山形、石卷、福岛工厂)、中国(武汉、广州)及越南(越南工厂、升龙工厂)共设有8家工厂。其中神奈川工厂生产快板;山形生产多层板、HDI板,月产能3万m2;福岛工厂生产多层板,月产能2万m2;石卷工厂生产的埋置元件板、刚-挠性结合板和厚铜板;越南工厂生产手机板和汽车板,月产7万m2;越南升龙工厂生产HDI;名幸工厂于2005年兴建,生产多层板、HDI和铝基板,HDI月产能4万m2,用于手机等;多层板月产能18万m2,用于汽车电子、HDD/SDD;广州南沙工厂于1998年建立,2001年3月投产,生产多层板、HDI,用于汽车领域,月产能15万m2

    名幸的HDI制造主要包括一阶、二阶、多阶HDI、Any Layer、刚-挠性结合板。2017财年的PCB营收额约9.5亿美元,HDI约占35%。

    Kyocera(京瓷):

    京瓷成立于1959年4月,是全球领先的电子零部件(包括汽车等工业、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等)、设备及系统制造公司(信息通信、办公文档解决、生活与环保等)。京瓷集团有265家子公司,员工人数75940名。PCB业务起源于其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陶瓷基板技术。2003年9月,京瓷收购日本IBM的SLC业务(有机载板业务);2013年10月京瓷收购Toppan NEC Circuit Solutions(TNCSi,高层数板和HDI业务)。目前,京瓷的PCB包括有机载板(BGA、FCBGA)、HDI、高层数板、陶瓷基板等。

    京瓷的HDI制造主要包括多阶HDI和Any Layer(最小内层线宽间距40 µm/40 µm,外层线宽间距50 µm/50 µm,10层厚度最薄0.55 mm)。2017财年的PCB营收额约5亿美元,HDI约30%。

    2.2.2 中国台湾

    2006年中国台湾地区制造商的PCB总产值超过日本,居全球第一。此后在规模上,一直领跑全球的PCB产业。近年,在HDI方面台湾企业致力于高技术含量的Any layer和SLP的开发、量产。当前,中国台湾地区主要的HDI制造商有Unimicron欣兴、Compeq华通、Unitech耀华、Tripod健鼎、Zhen Ding(ZDT)臻鼎、Wus楠梓电子(沪士)、Nanya PCB南亚电路板、Kinsus景硕、HannStar瀚宇博德、GCE金像电子、Chin Poon敬鹏、TPT志超、BTI广大科技、Boardtek先丰等,中国台湾地区的HDI年产值约18亿美元。

    Unimicron欣兴:

    欣兴成立于1990年,联电为最大股东。2001年合并群策电子、恒业电子,2002年合并鼎鑫电子,2009年合并全懋,2011年收购德国Ruwel 100%的股权和日本Clover75%的股权。业务包括PCB(多层板、高层数板、HDI、刚-挠性结合板、FPC、BGA、FCCSP、FCBGA等)、连接器等。

    目前欣兴在全球共在4个国家/地区建有13个工厂,其中中国台湾地区6个(合江厂、合江二厂生产HDI和背板;芦竹二厂;芦竹三厂生产HDI;山莺厂生产HDI;BGA和FCBGA;新丰厂生产BGA和FCBGA),中国大陆5个(昆山欣兴同泰生产FPC及组装;昆山鼎鑫生产多层板和HDI;深圳联能生产HDI和背板;苏州群策生产BGA;黄石欣益兴生产多层板和HDI),日本北海道的Clover生产多层板和HDI,德国Geldern的RUWEL生产多层板和HDI。欣兴的HDI制造主要包括一阶、二阶、多阶HDI、Any Layer、SLP、刚-挠性结合板。2017财年的营收额为649.92亿元新台币(约22亿美元),HDI约占35%(多层板约占15%、FPC约占5%、载板约占45%)。

    Compeq华通:

    华通成立于1973年8月,为中国台湾地区第一家PCB企业,业务包括PCB(多层板、HDI、高层数板、FPC和刚-挠性结合板)、组装。

    华通在台湾芦竹、大园和大陆惠州、苏州、重庆建有工厂。中国台湾芦竹、大园厂多层板月产能约5万m2、HDI约3.5万m2,大陆惠州厂多层板约4万m2、HDI约10万m2,重庆厂HDI月产能约3万m2

    华通的HDI制造主要包括一阶、二阶、多阶HDI、Any Layer、SLP、刚-挠性结合板。2017财年,它的营收额为539.64亿元新台币(约18亿美元),HDI约占50%(多层板约占10%、FPC、刚-挠性结合板及组装占40%)。

    Unitech耀华:

    耀华成立于1984年,业务包括PCB(多层板、HDI和刚-挠性结合板)、太阳能电池。耀华在中国台湾地区土城、宜兰和中国大陆上海(名字为上海展华,将搬至南通,生产多层板、HDI、刚-挠性结合板,2019年下半年量产)建有工厂,其产品主要应用为手机、汽车电子、刷卡机等。耀华的HDI制造主要包括一阶、二阶、多阶HDI、Any Layer和刚-挠性结合板。2017财年,它的营收额为181.71亿元新台币(约6亿美元),HDI约占70%。

    Avary鹏鼎:

    鹏鼎控股系由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4月29日)整体变更设立,于2017年5月完成股改,2018年7月10日过会。鹏鼎控股的第一大股东为美港实业(持有73.75%股份),美港实业的股东背景为鸿海集团旗下的Foxconn(Far East)。不到20年时间,从无到有,并成为全球最大的PCB企业,鸿海创造了全球大型PCB企业的发展纪录(2013年全球排名第二,2017年全球第一(FPC产值全球第二))。它的PCB主要包括FPC及组装、多层板、HDI、刚-挠性结合板和载板等。它在中国大陆有4个生产基地,分别为:深圳松岗(FPC、HDI)、江苏淮安(多层板、HDI、FPC,二期新建中)、辽宁营口(多层板)、河北秦皇岛(FPC、HDI、载板、SLP,扩产中)。臻鼎的HDI制造主要包括一阶、二阶、多阶HDI、Any Layer、SLP和刚-挠性结合板。2017财年,它的PCB营收额为1092.37亿元新台币(约36亿美元,首次跃居全球第一),HDI约占9%(其中,SLP约0.9亿美元)。

    Tripod健鼎:

    健鼎成立于1991年,成立初期主要从事刷卡机相关业务,于1996年转型从事PCB。它的PCB主要包括多层板、HDI、刚-挠性结合板等。健鼎在中国台湾平镇和大陆无锡、仙桃建有工厂。中国台湾地区平镇厂月产能约2万平方米,中国大陆无锡厂约70万平方米,仙桃厂约12万平方米(正在扩产中)。

    健鼎的HDI制造能力包括一阶、二阶、多阶HDI、Any Layer和刚-挠性结合板。2017财年的营收额约15亿美元,HDI约占18%。

    Nanya南亚:

    南亚电路板原为台塑集团旗下南亚塑料的PCB事业部(始于1985年),于1997年10月独立,现有员工12072人。PCB产品主要包括BGA、FCBGA、HDI和多层板。它在中国台湾地区、昆山建有PCB工厂,其中台湾地区工厂主要从事中高端BGA、FCBGA的生产(桃园芦竹一、二、五、六、七厂、新北市树林八厂),昆山工厂(一、二厂)主要从事多层板、HDI和中低端BGA的生产。

    南亚电路板的HDI制造能力包括一阶、二阶、多阶HDI和Any Layer(最小线宽间距40 µm/40 µm,激光盲孔/焊盘75 µm/150 µm)。2017财年,它的营收额为266.23亿元新台币(约9.0亿美元),HDI约占20%。

    Kinsus景硕:

    景硕成立于2000年9月,为华硕投资。PCB产品主要包括BGA、FCBGA、HDI、FPC和多层板(其中载板占营收的80%以上)。它在中国台湾地区、苏州建有工厂,其中台湾工厂主要从事中高端BGA、FCBGA等的生产(石磊厂BGA,清华厂FCBGA、BGA,杨梅厂FPC,新丰厂FCBGA、BGA);苏州工厂主要从事多层板、HDI和中低端BGA的生产。景硕可以制造一阶、二阶、多阶HDI和SLP,是最早量产SLP的企业之一,但它采用载板技术制造SLP(与其他公司不同)。2017财年的营收额为223.35亿元新台币(约7.5亿美元)。

    2.2.3 韩国

    这十多年来韩国的HDI发展很快,主要归功于韩国快速发展的半导体及消费电子产业。当前,韩国主要的HDI制造商有SEMCO、Daeduck、KCC(Young Poong旗下)、LG Innotek、DAP、Simmtech、ISU-Petasys等。2017年,韩国本土的HDI产值11.3亿美元(KPCA数据)。近年来,韩国的HDI PCB公司因成本压力,将一部分HDI产能转为附加值、技术难度更高的刚-挠性结合板。

    SEMCO三星电机:

    三星电机成立于1973年,隶属三星集团,是全球排名前列的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公司。主要业务包括PCB、积层陶瓷电容、摄像头模组、WiFi模组等,其中PCB产品包括HDI、刚-挠性结合板、BGA和FCBGA。公司自2015年起全力开发PLP封装技术,目前共有5个工厂:韩国釜山厂生产刚-挠性结合板和FCBGA,世宗厂生产BGA,天安厂生产PLP,中国昆山厂生产HDI,越南厂生产HDI和刚-挠性结合板。

    三星电机的HDI制造主要包括:多阶HDI、Any Layer、SLP、刚-挠性结合板。2017财年的PCB营收额约13亿美元,其中载板6.6亿美元,HDI2.7亿美元(占21%),刚-挠性结合板3.7亿美元(刚性板区域多采用HDI技术制造)。

    Young Poong永丰:

    永丰成立于1949年,业务包括电子零部件、半导体、制炼等。其中,电子零部件以PCB为主要业务,半导体由子公司Signetics提供半导体封测服务,制炼事业部则负责非铁金属制造及不动产租贷。目前,永丰集团的PCB业务包括5个子公司;KCC主要生产载板、HDI;Terranix主要生产多层板和高层数板;Interflex、永丰电子(Young Poong Electronics)及华夏线路板(天津)主要生产FPC,其中Interflex有较强的刚-挠性结合板制造技术。KCC(Korea Circuit Company)成立于1964年,1985年在韩国上市,子公司包括KCC、Terranix、Interflex等,2005年被永丰集团(Young Poong Group)收购。

    永丰的HDI制造主要包括一阶、二阶、多阶HDI、Any Layer和刚-挠性结合板。2017年的HDI营收额约3亿美元。

    Daeduck大德:

    大德成立于1965年1月,是韩国最早的PCB制造企业之一。旗下有两家PCB公司:Daeduck GDS和Daeduck Electronics。Daeduck GDS的产品主要包括多层板、FPC、HDI、刚-挠性结合板;Daeduck Electronics的产品包括高层数板、厚铜板和载板。它在韩国、菲律宾和中国天津建有PCB工厂。

    Daeduck GDS的HDI制造主要包括一阶、二阶、多阶HDI、Any Layer和刚-挠性结合板(它也能制造SLP)。2017财年,两家PCB公司的营收额合计为9686亿韩币(约8.9亿美元),HDI约占20%。

    LG InnotekLG伊诺特:

    LG Innotek成立于1970年,隶属LG集团,是全球排名前列的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公司。主要业务包括PCB、摄像头模组、数字调谐器、电子标签、马达、电源模块、无线模块及射频组件等47个种类。其PCB包括HDI、COF(挠性载板)、刚-挠性结合板和BGA,PCB业务来自LG Micron,2009年LG Innotek收购Micron。

    LG Innotek的HDI制造主要包括多阶HDI、Any Layer、刚-挠性结合板(它也能制造SLP)。2017财年的PCB营收额约7.5亿美元,HDI约占20%。

    2.2.4 中国香港及大陆

    中国香港的PCB制造商主要在中国大陆生产PCB(香港有极小量的PCB制造)。目前,香港的HDI制造商有建滔(包括依利安达国际、依利安达电子(昆山)、科惠线路、东阳(博罗)电子)、依顿、红板(东莞、吉安)等。香港的HDI制造商整体规模偏小,主要侧重于中低端HDI的生产(建滔的HDI制造规模较大,也具有Any Layer的制造能力)。

    中国大陆本土的HDI起步较晚,2000年以前实现量产HDI都是外资企业,如当时的惠州华通(台资)、昆山耀宁(台资,后被顶伦、三星电机先后收购)、上海美维(港资,后被美资TTM收购)、广州依利安达(港资,后被港资建滔收购)等。目前,中国大陆本土量产的HDI公司有超声、方正、悦虎(原为台资雅新)、Multek(原为美资伟创力旗下公司,现被东山精密收购)、生益电子、五株、博敏、崇达、景旺等近20家。大陆本土的HDI制造商整体规模偏小,主要侧重于低端HDI的生产(极少数公司具有SLP、Any Layer、刚-挠性结合板(刚性板区域采用HDI技术)的制造能力),但规模及技术能力等方面发展速度较快)。

    2.2.5 其他

    其他国家、地区规模较大、技术较先进的HDI制造商当属美国的TTM迅达科技和奥地利的AT&S奥特斯,具体如下:

    TTM迅达科技:

    TTM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Costa Mesa,是北美最大的PCB企业。它是通过合并、收购一步步壮大的。1998年收购Pacific Circuits;1999年Power Circuits;2002年收购Honeywell ACI;2006年收购泰科PCG;2010年收购美维;2015年收购惠亚。2018年5月正式收购无线通信公司Anaren。目前全球有30000名员工,25家工厂。主要业务有HDI、刚-挠性结合板、载板、FPC及组装、高层数板、射频与微波板、背板及组装和机电解决方案。

    TTM的HDI制造主要包括一阶、二阶、多阶HDI、Any Layer、SLP、刚-挠性结合板(主要生产地在广东和上海)。2017财年的PCB营收额26.6亿美元,其中HDI、FPC、刚-挠性结合板、载板及SLP 9.8亿美元(占总营收额的37%,HDI约占总营收额的27%)。

    AT&S奥特斯:

    奥特斯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奥地利,1999年在德国法兰克福上市,目前员工9981名,在奥地利(利奥本、菲岭)、印度(南燕古德)、中国(上海、重庆)和韩国(安山)建有工厂。主要业务有多层板、HDI、刚-挠性结合板、FPC。

    AT&S的HDI制造主要包括一阶、二阶、多阶HDI、Any Layer、SLP、刚-挠性结合板(主要生产地在上海和重庆)。2017财年的PCB营收额11亿美元(税前利润率达9.1%),其中HDI、载板及SLP 8.3亿美元(占总营收额的75%,HDI约占总营收额的70%)。

    3 全球主要HDI制造商产品布局分析

    基于HDI实际制造的难易程度和市场规模、发展趋势,把HDI分为以下三类:

    (1)入门类:一阶、二阶、三阶

    (2)一般类:四阶及以上、Any Layer

    (3)高端类:SLP、刚-挠性结合板(刚性板区域使用HDI技术)

    综上,图3所示的全球16家HDI制造商主要产品布局图,供参考。

    图3 全球主要HDI制造商产品布局图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2024.dingdx.com/news/show.php?itemid=4248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 Copyright 深圳市鼎达信装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15-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参数请咨询我们工程师!鼎达信作为创新真空产品研发制造商,我们提供海绵吸具,海绵吸盘,真空吸盘,真空发生器,真空泵,真空鼓风机,缓冲支杆,真空配件,真空吊具等等产品

    粤ICP备171196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