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目前公司车间工件吊装及码垛的现状,介绍了一种自动夹取及码垛的机械手装置,并就该机械手总体设计方案、机械手结构及有限元强度分析、液压系统、PLC控制回路进行阐述。实践结果证明,该机械手能满足生产线的要求。
关键词:夹取;码垛;机械手;液压传动;气压传动;传感器;PLC控制
0 引言
目前,公司生产工件时,常使用电动葫芦吊装及码垛,但该装备存在一定缺陷:首先,存在工件掉落砸伤工人的隐患,其次效率较低,工件制造完成后需要额外人工吊装及码垛。而使用机械手代替人工吊运码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机械手是模仿人手部分动作,按照给定的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等动作的自动化机械装置。
1 机械手总体设计方案
1.1 设计技术要求
工件为钢结构,形状为规则的长方体,尺寸为1 600 mm×700 mm×65 mm,单件重量80 kg;要求:(1)两个码垛工位;(2)从抓取工件开始到完成码垛并回归原位,时间间隔不大于10 min;(3)能够抓取不同尺寸规格的工件。
码垛形式:15块工件整齐叠加。
1.2 机械手基本形式的选择
常见的机械手按照手臂的坐标形式划分主要有四种:直角坐标式、圆柱坐标式、球坐标式和关节式。其中,直角坐标式是适用于工作位置成行排列的一种机械手,它的手臂可以伸缩、左右和上下移动,按直角坐标X、Y、Z三个方向的直线进行运动。结合公司车间实际情况,本设计采用直角坐标式机械手。
1.3 机械手结构和主要部件确认
机械手由执行机构、驱动机构、控制机构与位置传感器组成。执行机构用来抓持工件,结构形式有夹持型、托持型、吸附型等,根据工件结构实际情况选择夹持型。驱动机构用来驱动各种运动以实现规定的动作,根据动力源的不同,一般有电动、机械、液压、气动等形式,此处选择电动、液压、气动多种传动相结合的复合传动机构。控制机构选择PLC。
2 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机械手夹具处在初始取件位置,工件通过生产线运动到工件平台,夹具下降到工件位置并夹紧工件后开始上升,移动小车开始左移到A工位处,夹具下降并松开放下工件,然后夹具重新回到初始位置,重复下一个周期循环。A工位码垛完成后执行B工位的码垛。夹具的夹紧、松开由气缸驱动,夹具的上升、下降由液压缸驱动。夹具的运动流程如图2所示。
3 机械手夹具结构设计
机械手结构设计的难点在于夹具的结构设计,它要求能够很好地夹紧、松开且能夹取不同规格的工件。
3.1 作图法
图1 机械手示意图
图2 运动流程图
确认已知尺寸和要求,对于某些不能确认的尺寸给出初始值,并按图3所示作图法最终确认出合适的夹杆长度L1、L2、L4以及拉杆长度L3。
图3 机械手夹具运动位移示意图
3.2 有限元强度分析
机械手夹具结构设计完成后,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设计满足强度要求,如图4所示。
图4 有限元分析结果
4 液压系统设计
机械手夹具升降液压原理图如图5所示,回路使用液压锁,能使油缸可靠地停止在任意位置上。
基本参数:工件及夹具的重量之和为G。
图5 夹具升降原理图
(1)液压缸外负载为F,取液压缸的机械效率η=0.9:
(2)初选系统工作压力为P=10 MPa。
(3)油缸活塞杆受拉时,F=P1A2-P2A1;油缸的速度比为φ=V2/V1=D2/(D2-d2),初步选取为1.33。其中,A1、A2分别为无杆腔、有杆腔活塞有效面积;P1、P2分别为工作腔压力、回油腔压力;D、d分别为油缸缸径、杆径。
经过以上计算及圆整,结合《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缸内径及活塞杆外径》(GB/T 2348—1993)和《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 缸活塞行程系列》(GB 2349—1980),缸径D=63 mm,杆径d=40 mm,油缸行程为1 200 mm。
(4)液压泵选择。液压泵的流量为:
一般取K=1.1~1.3,∑qvmax为同时动作时需要的最大流量。根据以上P和Qvp值,从样本中选择齿轮泵型号。
(5)电机的选择。液压泵的总驱动功率为: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也是应用范围最广、实用性最强的技术之一,已成为信息社会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目前,许多中小企业在数据库应用中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平台,高职学生的就业主要面向这些单位,因此,掌握这门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学习这门课程后,学生可以成为企业数据库系统管理员,也可以为软件开发做后台数据设计与维护。
5 PLC控制回路设计
(1)机械手的运动流程如图2所示。
(2)PLC I/O输入、输出分配表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I/O输入分配表
(3)部分机械手控制程序示例如图6所示。
6 结语
针对公司实际需求,设计了一种自动夹取及码垛的机械手装置,该机械手集液压、气动、电动及PLC控制为一体,实现了公司产品下线时自动夹取、码垛等动作。全程无需人工辅助操作,消除了安全隐患,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该装置投入生产以后表现良好。
表2 I/O输出分配表
图6 部分机械手控制程序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