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改善压力表计量检定流程的具体实施措施。借助失效模式与效应模式对压力表计量检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计算失效危害指数并依照危害指数制定改革方案。经过改善多数失效问题得到解决,压力表计量检定流程得到完善,压力表计量检定覆盖率100.00 %。借助失效模式与效应能够改善压力表计量检定流程,使检定方案简便高效,具有积极价值。
[关键词]失效模式效应;改善;压力表;计量检定流程;实施措施
1 概述
压力表作为常规计量设备,较多在高压氧气舱或者氧气室、消毒供应室等医疗场所使用外,在锅炉、压力管道以及水路或者气路运输管线中也是必须使用的。该设备能够直接显示管线各个位置或者不同环节内压力水平情况,能够发挥监测对应的医疗设备或者水、电、气管线安全的重要作用。因此压力表显示数据的准确性对于设备正常运行以及管线安全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压力表在工作中失去应有的作用,很可能引发爆炸事故,危害生命安全的同时也会对企业以及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那么对于压力表的定期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依照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压力表属于一种强制检验测定计量器具,使用6个月就必须进行一次检定,如不能依照法律法规进行检定或者使用期限超时则需承担相应的后果。据调查,目前压力表的检定中尚存在一定的问题。
(1)不频繁使用的压力表检定存在漏检或者过期检定的情况。
(2)压力表需要送至专业或者特定的场所进行检定,不仅检定时间长,还影响医院救治等工作的正常运行。
(3)设备停机时间过长可能会引起科室不配合检定流程。
(4)拆卸或安装时很容易发生设备损坏,以至于影响设备的使用准确性。
为了相关企业内部压力表计量检定质量,提升管理效果,确保压力表计量检定覆盖率提升至100.00%,本次对医院特开展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研究作为管理方案进行对应的整改,最终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2 方法
2.1 团队构建以及流程计划
组建一个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小组。由医院管理部领导担任组长,负责本次研究的监管与组织。资料员主要对风险问题进行汇总,制定统计表,明确数据的汇总以及分析。计量管理员主要负责压力表的计量检定流程的监管,明确数据汇总、计量审核调整、计量档案的管理等事项。工程师主要负责压力表的检定事项,临床科室检查人员主要明确压力表使用以及申请检定事宜。流程如下。
①科室提出压力表检定申请要求(数量,具体器械)→②计量员统计数据后向上级计量测试单位申请计量检定申请→③工程师拆卸压力表→④汇总待检压力表并送至相应的计量测试部门进行检定→⑤计量检定→⑥取回检定完成后的设备→⑦工程师进行压力表安装并保存相应的检测证书→⑧科室正常使用压力表以及对应的设备。
2.2 失效模式
借助头脑风暴法对检定压力表进行对应的评估,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以及对应的原因,具体如下。
(1)经失效模式分析出现问题:①不上报;②设备标签过期。可能原因有:①担心设备停机后会对科室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②存在侥幸心理,如果不进行检定设备也能够正常使用。
(2)经失效模式分析出现问题:申报不及时。可能原因有:①忘记检定申报时间;②科室使用频率较大,忘记申报。
(3)经失效模式分析出现问题:压力表损坏。可能原因有:①操作存在不当行为;②压力表存在质量问题。
(4)经失效模式分析出现问题:漏检。可能原因有:①无法明确医院压力表的数量以及具体分布情况;②计量员未能进行信息核对;③并未对设备进行检定申报。
(5)经失效模式分析出现问题:①设备停机时间较长;②检定不通过。可能原因有:①检定需停机;②拆卸后无法正常工作;③设备老化或者损坏。
(6)经失效模式分析出现问题:取回不及时。可能原因有:①忘记取回时间;②并未明确取回时间。
(7)经不失效模式分析出现问题:证书丢失。可能原因有:①证书借阅后未归还;②证书随意放置未归档。
分析后可明确压力表计量检定流程共有9个失效模式,16项潜在风险。依照失效模式以及效应分析制定对应的改进措施,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压力检定流程失效模式的应对措施

3 结果
3.1 配置备用压力表
配备备用压力表,进行两套压力表轮流工作检定方案,当在用压力表计量检定到期后,更换上已经计量检定且在有效期内的备用压力表,拆卸下来的压力表再按照流程送往计量所进行计量检定。当拆卸下来的压力表计量检定完成后,放置于库房进行备用,待上一套压力表计量检定快到期时,立即更换上本次计量检定通过的压力表。将使用到期的压力表拆卸后安装备用压力表,拆卸后的压力表进行检定,如此循环使用。备用压力表配置到位后,不仅解决了因计量检定导致相应设备需长时间停机的问题,还确保了医院压力表计量检定时刻处于有效期内。
3.2 使用下班或者低峰时间段进行拆卸、更换操作
及时与科室进行沟通,明确使用低峰时段,拆卸以及安装工作可在下班或者低峰时间段进行,有效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3 转变压力表的计量管理模式
将电话上报检定流程更换为信息系统上报,建立数字化检定台账以及对应的上报流程,借助系统优势进行信息上报管理。
3.4 制定来年压力表检定计划
年底总结时,计量管理人员需明确当年压力表的检验情况,制定下一年的压力表检验检定计划,每年都需严格按照计划展开检定管理。
3.5 制定考核指标
针对少数不配合或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即使不定期检定也不会影响设备的使用效果的情况下,需要将计量检定标签的有效期标签核定纳入月考核以及年考核指标,保证标签均在有效期内。
3.6 建立压力表计量检定档案
针对压力检定证书建立专门的检定档案,并将其置于档案管理内,建立借阅登记本,每次借阅以及归还时都需要记录,保证压力表计量检定证书随时能够明确查阅以及丢失情况。经过检定流程管理整改后的1年内,院内压力表检定覆盖率由去年的89.00%提升至100.00 %,实现了全面覆盖并将检修、拆卸以及安装等停机平均时间由42 h 缩减至8 h,证书保存情况良好,并无丢失或者借阅未还的情况发生。
4 结束语
借助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方案对医院压力表计量检定流程进行综合评估,明确压力表检定流程中的各项失效模式,并且针对其发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按照发生频率以及严重程度进行针对性的完善管理,逐项提出解决方案,并且由管理小组内的责任人员进行统一整改,经过整改后大多数的失效模式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改正。最终经过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重新修订压力表检定流程,依照改良的检定流程,采取新的检定管理流程后,其检定覆盖率提升至100.00%。并且改善后一年内院内科室不重视、不配合以及漏检、标签过期等情况并未发生。
综上所述,借助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够改善压力表计量检定流程,使检定方案简便高效,具有积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