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压电传感器输出压电信号为微伏到毫伏级别,在声发射检测过程中,受传输距离影响,需要对传感器输出的压电信号进行预处理。为了解决在测量过程中微弱信号的远距离传输问题,提出一种信号线和电源线共用的接口设计方案,详细给出了各部分的具体设计过程,实现对低频声发射信号的放大与传输。试验结果表明,电路可以实现对1 kHz~2 MHz的低频声发射信号实现无失真的放大与隔离,满足了声发射信号传输要求。
关键词: 压电陶瓷;声发射信号; 信号放大;信号隔离
0 引 言
声发射检测目前广泛应用在压力容器、锅炉、管道、火箭壳体、核反应堆等大型构件的损伤检测中。声发射检测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材料在拉伸、损伤等情况下都会有声发射信号产生,通过接收和分析材料的声发射信号,分析材料内部潜在的裂纹和缺陷,评估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安全状况[1]。
压电陶瓷是一种具有压电效应的功能陶瓷,在力的作用下,会引起其内部正负电荷中心相对位移而发生极化现象,导致在材料的端表面出现相反束缚电荷。压电陶瓷表面的电荷密度与其所受的机械应力成正比。压电陶瓷可将音频、震动、压力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广泛应用于工业检测等领域[2]。
在声发射检测过程中,传感器距离接收主机的距离可达100 m,甚至更远,为了屏蔽干扰信号两者之间以同轴电缆连接。由于声发射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为微伏(μV)至毫伏(mV)级别,如此微弱的信号要想长距离传输,必须在传感器的输出端接入前置放大模块,以对信号进行前置放大。前置放大模块的供电方式可分为独立电源供电和信号—电源共线的供电两种。独立供电方式具有结构简单、高带宽、低频放大特性好等优点,在近距离的检测中广泛使用,但对于声发射这类动辄距离传感器上百米的检测就不太适用,这样就增加了布线的成本,也增加了布线的复杂性。目前对于这种1 kHz~2 MHz的声发射低频信号,如何实现信号与电源的隔离仍是一个技术难点。
本文基于低频信号,设计一种信号—电源共线的供电方案,针对压电陶瓷传感器接口电路进行优化设计,实现对低频信号无失真的隔离与放大。
1 系统方案设计
声发射传感器是声发射检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用材料的压电效应将声发射波转换为电信号。声发射传感器一般由壳体、保护膜、压电元件、连接导线及高频插座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声发射传感器结构
根据声发射传感器的特性来设计接口电路,声发射传感器可分为单端和差分两种,单端式传感器由于抗干扰能力强、动态效果好而广泛使用,所以本文设计选用单端传感器,将传感器的同相端作为信号输入,反相端接地。
单端谐振式传感器的频率范围覆盖1 kHz~2 MHz,所以,前置放大器要满足1 kHz~2 MHz的带宽。信号放大倍数采用固定增益40 dB,设计接口的性能指标如表1。
表1 接口设计要求
传感器接口电路主要由放大模块、电源模块、滤波模块和信号隔离模块组成,图2为接口电路结构图[3~5]。
图2 接口电路结构
2 接口电路设计
为满足1 kHz~2 MHz放大器带宽、最大输出电压±10 V的设计要求,结合传感器的输出为电压信号和前置放大器采用轨到轨输出特点,放大器选用AD8066。AD8066是FET输入放大器,在-3 dB时带宽为145 MHz,工作电压最高可达24V。接口电路需要的放大增益要求为40 dB,由AD8066增益与频率特性可知,对于Vo=200 mVp-p的信号,直接通过一级运放不能放大到40 dB,所有需要两级运放。选择每级运放增益为20 dB,可以获得较高的带宽,而放大器的高频截止频率约为2 MHz。
放大器采用单电源供电方式。为了使传感器输入信号与放大后输出信号相位同向,放大器采用同相放大模式。放大器采用单电源供电,需要对输入信号进行偏置,使其由交流转换为直流。信号偏置电路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信号偏置电路
在图3中,传感器的正极输出测量信号,负极接地,正负极间接入100 kΩ的电阻,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通过C3输入到放大器AD8066的同向输入端,C3用来隔断加在放大器同向输入端的直流分量。通过R1和R2对电源电压VCC进行分压,C1和R1构成具有滤除高频信号的滤波链功能(LPF),其截至频率fc与C1和R1的关系为[6]fc=1/2πR1C1。
由于OP放大器的偏置电流会对偏置电压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将流过R1和R2的偏置电流设置为OP放大器的输入偏置电流Ibias的20~50倍,则偏置电流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AD8066的输入偏置电流Ibias为1 pA。如果20~50 pA的电流通过偏置电路,则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如果电阻R1和R2不发热,可适当增大阻值。在此取R1=R2=470 kΩ。
为了将信号放大40 dB,输出为±10 V的交流信号,前置放大器采用两级增益,每级20 dB。放大器的增益由反馈电阻决定,而反馈电阻的取值与待放大信号有关,同时考虑到电路的稳定性以及噪声,通常取反馈电阻为几十千欧比较恰当。如果需要放大的信号为几十兆欧时,为了降低电阻热噪声,通常取反馈电阻为几百欧。由于采用同相放大,第一级放大倍数G为[7]G=1+R6/R9。
因第一级放大倍数为10倍,考虑电阻阻值选取简单,选取R9=2 kΩ,R6=18 kΩ,满足设计要求。在二级运放信号同样放大10倍,信号通过一级运放的输出流入二级运放的同向输入端,选取R4=2 kΩ,R8=18 kΩ。
在图4中,电容C6用来抑制直流信号的放大。由于放大的信号在35~2 MHz范围内,如果考虑到电容C6的影响,则放大器的增益可以表达为[8]
图4 放大部分电路
(1)
式中 ZC6为电容的阻抗。下面确定C6的取值,由于目标电路对1 kHz~2 MHz@—3 dB,则电容的取值应该按照要求来确定。低频截止频率fcl1由C6和R9决定,即
fcl1=1/2πC6R9
(2)
如果考虑余量,先设置前置放大器的通带频率为35 Hz~2 MHz,将fcl1=35 Hz,R9=2 kΩ代入式(2)中,可计算出C6≈2.27 μF,即C6的取值应在2.27 μF以上。考虑到系统的余量,取C6=10 μF,实际的截至频率降为8 Hz。
R3和R5由前置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决定。本文设计前置放大器输入阻抗为150 kΩ ,由设计的电路图可知输入阻抗等于R3和R5的并联,故可得到R3=R5=300 kΩ。
传至一级放大器输入端的信号频率的下限值由C3和R3决定,当C3或者R3过小时则低频信号将会截至,如果用fcl2表示截止频率,则
fcl2=1/2πC3R3
(3)
为了使fc12小于35 Hz,计算出C3=15.15 μF,为增加余量,取C3≈20 μF,则得到截止频率为fcl2小于8 Hz。
计算输入阻抗的频率特性,电容C3的输入阻抗可由下式得到
ZC3=1/2πfC3
(4)
当f=35 Hz时,ZC3=227 Ω,此值比起R3的300 kΩ显得非常小;当f=2 MHz时,ZC3=0 Ω,所以电容C3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前置放大器的输出部分,在第二级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4,既起到隔除放大后信号的直流分量,又起到在不同基准点建立与下一级放大器的桥梁作用。电阻R7实现前置放大器与下一级稳定连接,有两个作用:使交流信号经过C4达到充放电的通路和使下一级放大器正常工作。如果没有R7,则可能引起后一级系统对前置放大器的电流倒灌而损坏放大器。R7取值通常为数十千欧,如果取值过小,则放大器灌入电阻R7的电流加大,这会增加放大器的功耗,通常灌电流取数毫安至数十毫安,在此取电阻R7=47 kΩ。
电容C4的取值由前置放大器输出端接入下一级的连接电阻决定,假设下一级连接的是10 kΩ的负载电阻,则C4可以由下式计算求取
C4=1/2πfcl1Rl7
(5)
由于Rl7=R1∥R7=10 kΩ∥47 kΩ≈8.2 kΩ,可以得到C4≈0.545 μF,留取余量,取C4=1 μF。同时由于C4的值与负载电阻有关,所以取值可以适当放大。
考虑通过信号线给放大器供电,信号线供电原理如图5所示,在本地声发射检测系统的输入端输入+28V的直流电源,其通过电感L2连接至同轴电缆,在前置放大器端再经过电感L1到达放大器的电源端,由于电感具有隔断交流信号功能,所以对放大器的输出信号没有影响。而电路中的电容C4和C7具有隔断直流信号,通过这个原理来实现前置放大器电源线与信号线共用一根,既节省成本又简化放大器的布置[9]。
图5 系统供电原理
由于前置放大器输出的信号为交流信号,本文设计要求在1 kHz~2 MHz,所以需要计算电感,要求可以将1 kHz~2 MHz的信号截止,电感L1的阻抗为ZL1=2πfL1。可以看到,电感越大则阻抗越大,同样频率越高则阻抗越大。为了设计简单,在此取电感为100 mH,则此时电感L1的阻抗为ZL1=2πfL1=2π×1 000×100 mH=628 Ω。
通过电感将交流信号进行衰减,避免回流到放大器的电源端,电感的取值影响前置放大器的最低截止频率。
3 性能测试
对所设计的接口电路采用Multisim进行仿真[10],结果表明:由于系统寄生电容的存在,计算的理论与仿真有些出入,其中接口电路的低频截止频率约为12 Hz,而高频截止频率约为12 MHz。通过相频曲线图示可以看出,系统在12 Hz时的相位角为61°,在2 MHz时的相位角为-20°。
在2 MHz时输入与输出的波形图,可以明显看出输出信号的相位角发生偏移。
通过仿真分析可以看出,所设计的接口电路在12 Hz~2 MHz的频率范围内其放大倍数固定为40 dB的一条平滑直线,而其相位由61°变为-20°,所以,接口电路在1 kHz~2 MHz的范围内满足设计要求。
对整个接口电路进行测试,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信号输入端通过信号发生器代替声发射传感器,通过电感L2和同轴电缆给系统提供28 V直流电源,示波器输入端接C7的负端,构成一个完整的测量通路。信号发生器输入幅值为20 mVp-p的正弦信号,分别在12 Hz,1 kHz,10 kHz,100 kHz,1 MHz,2 MHz的频率下测试该前置放大器输出端,测试结果证明硬件设计的正确性,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4 结 论
经过仿真以及实验表明:设计的接口电路可以在1 kHz~
2 MHz范围内对低频信号实现40 dB放大,满足系统要求。本文方法给出了低频信号的放大与信号—电源复用的供电方案,为低频信号放大与传输提供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除此以外,设计在对于声发射传感器与前置放大器的集成,系统小型化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