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分析气动手指屈伸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人体手指尺寸数据,设计出多腔气囊式三层结构的软体手指结构;建立了该软体手指制作模具的三维模型并进行3D打印;以液态硅胶为原材料,提出了软体手指的浇注制作步骤;设计并搭建软体手指组的气动控制系统,进行抓握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该手指组合可抓起直径不超过64 mm、重量不超过60.8 g的圆柱体,说明提出的软体手指设计方案合理、制作方法可行,为进一步的软体机械手或手指康复训练器研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软体;手指;硅胶;气动
0 引言
软体手指是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仿人体手指,可适应不同外形结构和材质的抓取对象,因此由软体手指制成的机械手在服务型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医疗康复器械和轻工业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早在本世纪初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软体材料及软体机械手[1-6].国内对软体机械手的研究刚刚开始,张进华综述了软体机械手的应用领域、驱动方式、材料与制造、建模与控制的相关问题[7].肖宇设计了手指由软关节与较链型指骨粘结而成的软体机械手,能够模仿人的动作[8].徐淼鑫介绍了一种软体驱动三触手柔性手爪结构,建立并验证了软体手指弯曲变形的数学模型[9].赵芳设计了一套软体外骨骼式机器人系统,用于辅助偏瘫患者在康复初期进行手指的屈伸运动训练[10].
本文在明确软体手指单向弯曲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软体手指多腔气囊式三层结构和制作方法;以液态硅胶为原材料注塑成型并制作出软体手指;搭建气动控制系统进行手指抓握实验,验证了软体手指结构设计和制作方法的可行性.
1 气动软体手指驱动原理与结构设计
以正常成年人手指数据为设计标准,并考虑变形、安装等因素,设计软体手指的长、宽、高分别为138 、18 和10 mm.软体手指由上层软胶气囊、中间层不可伸长材料和下层软胶三层粘合而成(图1).上层软胶气囊为多腔中空结构,中间层可采用薄塑料、尼龙或纸片等不可伸长材料作填充.充气时上层气囊膨胀变形,受不可伸长材料制约,整个软体手指向下弯曲;排气时气囊内失去压力,手指恢复原形;充气和排气的过程可实现手指单方向的屈伸.
图1 软体手指结构
为了验证设计结构的正确性,建立了软体手指的三维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模型(图2),设置软体硅胶材料为超弹性体,中间层为弹性体,材料参数见表1.在超弹性体气囊空腔的内表面上施加压力0.055 MPa,模型整体施加重力,单元类型为四面体单元.变形后的弹性手指冯氏应力云图如图2(c)所示,最大应力值为20.934 MPa,最小值为0.002 1 MPa,说明三层结构的手指模型在充进压力气体后可实现弯曲.
表1 材料参数
(a) 三维结构模型 (b) 有限元模型
(c)分析结果模型
图2 手指三维模型
2 软体手指试制
2.1 模具设计与3D打印
根据软体手指上层气囊和下层软胶的三维结构,设计了上层气囊和下层软胶的制作模具,以PC为原材料打印出相应模具,如图3所示.
2.2 模具浇注成型
(1)配制材料和仪器
硅胶材料选用深圳红叶公司生产的E625A(硅胶)和E625B(固化剂)按1∶1的比例配合而成,配制过程需要精密电子秤、50 mL烧杯、玻璃棒和注射器.
(2)硅胶手指制作步骤
①将烧杯放置于电子秤中央,刻度清零;分别用注射器吸取10 g的E625A和E625B材料,注入到烧杯中;用搅拌棒顺时针或逆时针缓慢搅拌大约2 min,将混合溶液静置10 min.
②将上层模具1和上层模具2配合定位,缓慢的注入混合溶液,将浇注后的模具静置5 h后小心取出.注意浇注过程尽量不要产生气泡,否则会影响成品气密性.
③在下层模具中注入混合硅胶溶液,将中间层纸片小心的嵌入到混合溶液中,确保纸片与硅胶溶液充分接触,避免大的气泡产生;将步骤②制作好的上层硅胶扣在下层模具上,静置5 h后取出成品.制作后的成品如图3所示.
图3 模具设计与打印
3 气压控制系统搭建及抓握实验
3.1 控制系统
气压控制系统包括驱动单元、执行单元和控制单元,如图4所示.驱动单元的主要部件是微型真空泵(Kamoer公司型号KVP04),其出口通过PVC管与电磁换向阀中的常开口连接,为软体手提供压缩空气.执行单元包括电磁换向阀、三通管和软体手;电磁阀的排气口通过三通管与软体手相连,三通管用于将电磁阀输出的气体分成三路分别输送给三根软体手指.控制单元主要包含真空泵调速控制器、继电器、单片机.真空泵控制器采用PWM外置调速板,通过调节调速板旋钮控制真空泵的流速,由单片机控制继电器的吸合进而控制电磁阀的开关.
图4 软体手控制方案
3.2 气压系统
气泵与电磁阀组间PVC管连接方式如图5所示.充气过程中电磁阀1处于通电状态,电磁阀2处于断电状态;排气过程中电磁阀1处于断电状态,电磁阀2处于通电状态;排气过程中,气路是分开的,从真空泵输出的气体流经电磁阀1后直接排入大气中,软体手指中气体与P口连通的大气有一定气压差,在硅胶变形后产生的恢复力的作用下,软体手指内的气体直接排入大气中.保持阶段时电磁阀1和2均断开,真空泵中气体直接排入大气,而软体手指中气体体积则不会发生变化.
图5 气动系统连接示意图
3.3 抓握实验
将3根软体手指固定在手套上(图6(a))进行抓握实验,开通真空泵,设置电磁阀1开通电磁阀2关闭,软体手体内充气弯曲(图6(b)), 证明手指制作和气路搭建成功.
(a) 伸直 (b) 弯曲
图6 软体机械手
分别取喷雾瓶、盛满液体量筒和矿泉水瓶进行抓握实验,软体手能够弯曲并抓握住三种圆柱状的物体,如图7所示.试样的外形尺寸和重量如表2所示.该结果表明此软体机械手能够抓握直径30~64 mm之间,重量不超过60.8 g的物体,也说明软体手指的设计制作方法可行正确,下一步可优化软体手指和机械手结构、材质,提高承载力、抓握更多形状的物体.
(a) 抓取喷雾瓶
(b) 抓取量筒
(c) 抓取矿泉水瓶
图7 抓握实验
表2 抓取物体参数
4 结论
以手指单向屈伸为目标,提出了多腔气囊式软体手指的工作原理,设计了软体手指的三维结构并进行充气后的有限元分析,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设计了软体手指的制作模具,在3D打印软体手指上层气囊模具和下层软胶模具的基础上,以液态硅胶为原材料,注塑成型了多腔气囊式软体手指;设计并搭建了机械手屈伸的气压控制系统,进行了机械手抓取喷雾瓶、量筒和矿泉水瓶的实验,该软体机械手能够抓取直径30~64 mm的圆柱体,抓取重量不超过60.8 g.分析和实验结果说明提出的软体手指结构和制作方法是正确的,为软体机械手、手指康复训练器械及其它软体机器人研制提供借鉴.